本帖最后由 小永遠 于 2018-8-14 11:20 編輯
這里是每周隨州網原創深度欄目《尋覓》 第94期:山里丨文:小永遠
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與大自然親密接觸,吃純天然的食物 回到農村,遠離城市的緊張與喧囂 似乎這才是生活原本的模樣 也正是無數人向往的生活 ......
當知道「山里」的存在后,小永遠心里只有兩個字:想去!
那,不如說走就走!用足夠快的時間抵達,在足夠慢的時光里感受美好。
穿過林蔭大道,眼前突然豁然開朗,一戶別致小院引入眼簾,便是停下駐足憩息的「山里」。
劉宇與愛人頭頭、女兒小元宵,就是它的主人,而劉宇正是改造「山里」的設計師。
劉宇,89年,喜歡自然和設計,愛好種花和戶外活動,追求有機健康的生活方式。2011年大學畢業后新西蘭工作旅游一年半。回國后加入珠海市綠手指有機農場的團隊,成為平沙基地創始人之一,種了2年有機蔬菜后返回家鄉隨州,2015年接手家里已經從事30多年的茶葉種植和生產。2017年10月份開始自己設計和親手改造17間知青老屋。
其實,在見到劉宇之前,我首先見到的是劉宇的愛人——頭頭。一個可愛的黃岡女孩,與劉宇截然不同,她活潑大方,他安靜內向。他們是在大學同學,畢業后倆人一同去到新西蘭,15年,與劉宇一同回到了隨州。如今,他們已經相愛10年了,這還只是他們的第一個十年。未來,他們會一同在「山里」度過很多個10年......
頭頭說,山里的日子慢,一下午能干很多事。而我是專門嘮嗑來的,和頭頭聊了一下午,心里崇拜了無數遍這對80后夫妻,終于在晚上,等到了忙碌的劉宇——一個如此干凈淳樸的男子。接下來我們就聽聽劉宇和山里的故事吧......
(改造前)
「山里」的前身是17間平房的知青屋和20畝的茶園,始建于1976年,由下鄉知識青年親手建成的土胚房,一直荒廢至今。
2017年10月份開始,劉宇開始著手設計和改造,2018年3月開始營業。有茶室,餐廳、客房......
(改造后)
無法想象,這所有的一切出自都是劉宇之手。
劉宇用汗水一點一滴的將原本廢掉的老房子,改造成了一個隨州人必打卡的納涼圣地。
更難以置信的是,這一改造,就已經花了80多萬。
其實,劉宇改造「山里」,更多的是因為,他熱愛極了大自然,他就是大自然的孩子。
劉宇從小在這里出生,又這里長大,從而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,這里的一草一木,一磚一瓦,似乎沒有人比他更熟悉。
他希望,能有更多人能在閑暇時刻遠離喧囂,往山里去,去喝茶,采花,享受清凈自在的感覺。
劉宇的要求特別高,隨州很多工藝師傅都很難達到他的要求,索性就自己動手改改看?
經過一番努力后,所有東西正慢慢變成他想要的樣子。
頭頭在跟我聊天的過程中,經常調侃:“我老公不是在搬磚,就是在做木工,還經常搶我的活干”......當然,她心里是崇拜他的!
劉宇擅長質樸、干凈、明亮的設計風格。
所以運用大量的白色和原木色, 使整個空間干凈明亮,貼近自然,讓人瞬間放慢腳步, 融入舒緩的環境中。
部分墻體保留了40年前知青們在墻上留下的痕跡,這種歷史感是劉宇特意要保留的。
由知青親筆書寫的“困難腳下踩,做好接班人”的標語,讓游人恍惚間穿越回到知青下鄉的那個年代,具有文化精神意義。
來山里,最重要的是干嘛?當然是喝茶呀...
「山里」共有兩間茶室,上圖是中式茶室, 裝修一貫地木色 白色為主,讓人放松。裝修格調高雅,素凈,私密性好,適合商務洽談。
這個,則是刷爆隨州人朋友圈的——日式茶室。
劉宇說,我在改造時保留了原有的舊窗,面朝庭院的一面墻大面積開窗,坐在榻榻米上就可以欣賞到戶外庭院一年四季變換,一天之內的光影的變化。
在這兒,有著體感最舒服的溫度,空氣不燥,露水不涼,沒有暑氣。
這里的日子,安靜得聽得到自己的心跳,這里的時間,能慢條斯理到認真欣賞一朵花的盛開。
慢慢的大家都在往「山里」去,在這里喝茶、聊天、發呆;亦或是聚會、過生日、求婚......
世界很大,或許你只想去那間茶室,喝喝茶,聊聊天......還有頭頭自制的梅酒,你一定要嘗嘗。
劉宇和頭頭能希望提供這樣的空間,靜下心來感受一杯茶的能量,分享養生生活。“若有心歸隱,處處皆是終南山”一蔬一飯,一杯清茶的慢生活。
來訪的客人們不僅可以在此處駐足休息吃飯,還可以親手采摘茶青。食材均來自茶園自養土雞,雞蛋,土豬,及時令蔬菜。
一碗農家土菜喚起兒時樹下乘涼一家人吃飯嬉笑的記憶,在山里找到一處靜心休息的地方。
另外,山里的客房今年十一之后會改造升級,2019年初將會全新對外營業,屆時會成為一家以茶為主體的民宿。
走廊里頭頭抱著小元宵,畫面美極了。我想,劉宇、頭頭、小元宵都是無比幸福的......
這樣的生活就像海子詩中描述的那段:從明天起,做一個幸福的人,喂馬、劈柴、周游世界
|